从“于丹速度”看“于丹现象”

专题:优秀作文 | 时间:2015-01-06 | 来源:读后感大全 | 作者:

9小时签了15060册,平均2.15秒就要签1本。

“就凭中国字的复杂,这样的速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其中还不包括吃饭、喝水的时间。”其实,对于丹新书签售数字的质疑,此前已有。于丹〈论语〉心得的首发,9个小时也声称签出600册,平均2.57秒签1本。时隔3个多月,难道于丹真的提速了?!

论语、庄子两部书是我国的经典著作,经过所谓的“学术超女”于丹一番解读,于是于丹“火”了。当然,同时还有人说,易中天将经典文学通俗化,正好迎合了当下人们的口味,人们也需要经典文学能通俗易懂些。对此,我认为,在这方面,可以说于丹和易中天是相同的。看来这种口味是造就所谓“名人”的一种温床,这种口味也让一些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可以说,这种当下的人们的口味如果不改换的话必将使文化的通俗化更加地“通俗”,文化将不怎么“文化”了,因为文化本身就含有通俗文化。

学术思想,提倡的是百家争鸣。于丹的解读,是其一“家”之言。算不算学术,算不算思想,这些都不能马上评定的,因为不是靠几本书的推出就能赏赐的,这要靠历史来沉淀。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智慧更是无穷的。所以说,这个解读是不是某一个人的智慧,就只有让时间来判决了。

还有人说这是“文人相轻”的酸葡萄心理而已。这显然又是一种人的思想在作祟,酸葡萄心理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着,要酸出动力,酸出道理,酸得恰如其分才是真。如果酸到互相攻击,酸到无中生有,酸到看到甜都酸的地步,这已不是“酸葡萄心理”了。

版权声明
  • 1、本文从“于丹速度”看“于丹现象”由读后感网友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2、《从“于丹速度”看“于丹现象”》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 3、本站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提供各种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