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1500字

专题:优秀作文 | 时间:2013-02-15 | 来源:读后感大全 | 作者:

看完《朝花夕拾》给我影象很深的是《无常》和《二十四孝图》这两个故事。《《无常》中的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就我个人的感觉.黑白无常都是很有趣两个鬼.一黑一白.一哭一笑.这些都很能体现人世的一些东西.而无常一般都拿着破芭蕉扇.铁索和算盘,前面两样都比较好理解.一般在古代扇子似乎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出来个把鬼怪拿把扇子摆摆谱也不算什么稀奇.铁索用来锁死鬼.但为什么又要拿个算盘呢?到底有何功用?难道可以当滑板?

无常还戴着二尺来高的帽子.帽子上写字.白无常写着[一见有喜".黑无常写着[一见发财".很简单的八个字却体现了人的普遍愿望--生活幸福.腰缠万贯.可惜见到的时候已经死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于人生和死亡的双重嘲弄.反正很有趣.鲁迅还说在一些图本中.白无常帽子上写的是[你也来了".黑无常则比较凶恶地写着[正在捉你".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通过无常和阎罗王这两个人物的鲜明对比,讽刺了现实一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钱,却全给了自己的兄弟,后来家里穷得吃不起饭了,却想到家里的儿子会“抢”老母的食物而决定牺牲自己的儿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点欺世盗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读后感%wwW.64FooT.cOm&塾的不满。里面还有很生动传神的人物,如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版权声明
  • 1、本文《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1500字由读后感网友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2、《《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1500字》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 3、本站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提供各种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