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观后感首页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色戒观后感

专题:优秀作文 | 时间:2015-10-22 | 来源:读后感大全 | 作者:

第一篇范文:色戒观后感

今天终于等到了色戒的DVD版,而且是未删减版,长达近3个小时的电影让我很有一些话说。早在电影上映时就听到了各种传言,一直没信,固执的要看DVD版,现在看来是白等了,这部电影不值得我为它付出的等待时间。

色戒是基于一个真实的案例改编的,但改编的非常差,我指的是在人文思想性上。影片的原型是军统特工郑平如刺杀汉奸丁默村的事情,真实的历史中郑平如是不幸手枪卡弹最终失败,到了电影中变成了因性而爱的婊子王佳枝,因为一个钻戒而放弃,坐视同学被杀,漠视国家,民族利益,最后死有余辜。这是对抗日烈士的亵渎,是一种标准的汉奸文学。

平心而论,李安是个很不错的导演,好莱坞的中国导演真正成功的就李安和吴宇森,李安擅长戏剧冲突,对把握人物内心营造张力有很深的功底,这一点在他之前的电影中一再得到体现尤其是理智与情感更是成功之作,在色戒中有一个嘲,就是王佳枝他们在香港第一次想刺杀易先生时,突然听说易离开香港时,王佳枝的扮演者汤唯非常生动的表现出了那种焦急,绝望,气愤种种情绪集于一时的情形,在王佳枝拿到那个著名的钻戒时那种犹豫更是将汤唯的演技淋漓尽致的发挥出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李安太在意这种戏剧冲突了,以至于在卧虎藏龙和绿巨人中意图把纯粹的商业片变成艺术片,这也是这两部电影失败的根本原因。反观吴宇森就在大场面和兄弟情意上下文章,这可以为中外普遍接受。其场面干净利落,气势磅礴实是商业片的绝顶高手。一般情况下李安和吴宇森的电影我都有DVD收藏,但这部让我极其反感的汉奸文学片实在让我找不到收藏的理由。

如果张爱玲是个小女人,沉迷于花前月下道听途说后写下了这部小说还能有情可原,李安作为一个颇有口碑的著名导演,就无法原谅了。退一万步说,李安是台湾人,从型受到胎毒教育,如此反华有其原因,那国家广电总局干什么去了?这种为汉奸张目的电影居然堂而皇之的上映了,我指的不是情色(我向来主张色情合法化,这才是真正的人性),而是汉奸文学,难道国家广电总局也被潜规则了?是不是下次就可以拍民族英雄汪精卫了?

第二篇范文:色戒观后感

最近很火的色戒,我本以为又是年末拿出来骗钱的片子,看了之后,除了有点愧疚外,还很高兴。中国也有国际级的导演,国际级的演员,国际级的剧务,除了差点运气和某些热门元素外,我觉得完全可以去奥斯卡拿个最佳外语片奖。

之前,去年贺岁档的时候,我有说周杰伦在黄金甲里表现不错,有前途。看了王力宏的表演后,我觉得周同学和王同学还是有差距的,可能是调教得导演差距的原因。王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开始做学生的那几场戏,和王佳芝对视的笑容,和片末与王佳芝告白时。

汤唯的表演让人惊艳,梁朝伟更不用说了--老戏骨。

我之前也只看过李安的断臂山,稍微了解了一下的风格。色戒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和断臂山一样,有半部片充满了淡淡心痛的感觉,一点点让你心里异样,却想不起为什么。直到最后快结尾,王佳芝对易先生说了“快走”。之后便想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匆忙中找不到黄包车暗示她找不到自己。她之前已经深深入戏,以为那个男人爱自己,自己是个渐渐占据易先生心里的人。她在男女中的游戏里昏了头,失去了理智(事实上我们很难说真正的理智是什么)。当她要让自己的梦醒来时,叫到一辆黄包车,黄包车夫欢快充满生活气息的交谈,让王佳芝顿时明白了生活的含义。此时她已经想明白了,看透了,认命了。拿出毒药后,表情是微笑。她为什么不吐下去,不简单的死去?应该不是侥幸认为易先生不会杀她。她也许自己要亲身来经历最后的结果。

当初在香港时,他们六个在屋子里杀了人,王佳芝冲门而出,跑离了那里。现在她不再害怕,她也许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值得的,她曾经得到了易先生,她也知道邝(王力宏)也是喜欢她的,她觉得就足够了。最后死的时候,她也使微笑对邝(王力宏),让他觉得不要有负罪感。而王力宏此时的表情是深深的不舍和歉疚。

一开始整场戏的爱国气氛很浓, 战争的背景感觉也很到位。但是后来感觉有些淡,中间拍得是王佳芝和易先生 眉来眼去的情形,可以做为男女含蓄调情的范本了。后面就是完全写男女之间的 感情游戏了。

后面那段可以独立的搞个爱情电影里,和什么战争阿爱国阿特务完全没什么关系。这部电影就是叫色戒。李安估计就想拍这段,之前之后按得背景只不过为了打名气。但是光靠这段,最多又是个断臂山,难超欧洲电影的文艺片的境界。色戒和断臂山都很含蓄,色戒男女之间从未表白过,连暗示的表白也没有成功过,一方发出信号后,另一方都是躲躲闪闪。暗流涌动,眼神挑衅,心里翻滚,只有自己心里晓得。晓得了也不确定。王佳芝对易的感觉到了钻戒这段才确定;易先生对王佳芝是坐在王佳芝曾经的床上想起斯人已去是事实后,才感到心痛; 王力宏对王佳芝是王佳芝可能执行威胁性命的行动时,才鼓起勇气吻她,可惜没有说出来。王佳芝对王力宏有些失望,但最后临刑时的微笑,表明她一直热爱这个青年,那个当初叫她上去开会的热血青年。刹时回到年少大学时期,那张纯真笑脸回头,看见了王力宏,于是一切开始了,这一切是否值得?或者更觉得是理想主义革命的失败?貌似这个问题不是这个片子讨论的,深入讨论是要功力地~~。很少导演能那么强,说清一个故事就了不起了。

我从王佳芝角度思考的比较多,易先生也是个值得思考的人。杂志上,一直写的是他的“相信”问题。“相信”是件很难的事情,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对于易先生来说很难,对王佳芝王力宏等人很简单。易先生也就这样了,受诱惑的男人,也是慢慢陷入的,也是理智冷酷的。

不行了,睡觉去了。

第三篇范文:“色戒”观后感作文

在多伦多宛如冬季的深夜从影院出来,心里不舒服。忘了张爱玲,忘了已经作古的烈士,我们就说电影。

李安在中秋节的明月里落泪,是应该的。倾心倾情导和演的时候,演戏拍戏就成了残酷的事。尤其是。像剥皮一样,要从一日3餐的平实生活中,走进30年代,上海阴冷和潮湿的街道中。走进那个都关了灯,布满灰尘的,发霉一样的,长的忘不到头的黑夜。

电影是个艺术,台上和戏里的人生,是梦是幻,是真是假。恐怕已无人知道。

我们坐在熄了灯的影院,睁开了眼睛,望向黑暗里蹦跳的那两簇火。爱,在黑暗中,从欲望出发。

易先生一袭黑衣,活在不能见人的黑夜里,还有那海一样深的寂寞。乍见妩媚的她,妖妖娆娆,晃眼的口红,暧昧的眼神,存心的诱惑,易先生的心乱了。黑色的欲望,喷涌而出。原来黑暗中,透出的一点艳丽的光,就已如白昼。黑漆漆的心,被一双白生生的手,撕开了缺口。

王佳芝,一个从光明中坠入黑暗的女人。但是,戏如人生,让一个年轻的活力的生命,在黑暗中搭起的钢丝绳上,起舞, 焉有不落下的道理。无奈,无助,无法抵御,欲望在心里像野草一样疯长,欲罢不能。这是一张用黑丝线织就的网,铺天盖地,无路可逃。

情欲是纠缠之中,一点一滴做成的难咽的毒酒。那颗耀眼的企图划破黑暗的钻石,做了黑暗中,刺破心里最后防线的凶手。内心的挣扎是水,心里的欲望是火,易先生的黑又亮的眼睛,象钻石一样闪烁。算了吧,我投降,让水退了去,我不能欺骗自己的身体,甘心情愿就做了你黑夜的奴隶。

一望无际的深渊,没有尽头的黑暗。夜里,起风了,我们望向彼此的眼神,都已没有了亮光,你是我的以往,我不是你的未来,我们一起去吧M在这沉沉的黑里。我们谁也挣不开捆绑在身上这一圈又一圈的枷锁,我放了欲望的爱,但我和你一起去往永久的爱,原谅我啊!我曾经的爱人,为了你,我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我们都是人啊!是人都会有黑夜里张狂的欲望。

第四篇范文:电影色戒观后感

昨天晚上,朋友送我一张贵宾卡,可以色戒/色·戒(高清晰无删减版)海报看电影色戒。大约20年来,除了看生死抉择、孔繁森等一些党员教育片外,在电影院也没看过几场电影。一卡可以2个人看,我约了女友一起去看。

故事讲的是:日伪时期,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至香港,女学生王佳芝是话剧社的骨干分子。汉奸易先生随汪精卫来到香港,王佳芝的同学邝裕民跟易先生的副官老曹是老乡,无意中得知消息。邝裕民等六名热血青年,决定设下圈套谋刺易先生,最终穴王佳芝施展美人计靠近易先生。故事就是围绕王佳芝与易先生的交往展开。王佳芝假扮的麦太太在与易先生的接触中动了真感情,使刺杀暴露,6名爱国青年被处死。

演员刻画的人物形象非常细腻,特别是男主角梁朝伟扮演的易先生和女主角美女王佳芝给人的印象很深。在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观众鸦雀无声,人们被电影情节所吸引。

看完电影,我心里不是滋味。为什么呢?我不知道怎样来评价这个电影。我的感觉是,我刚刚吃了一碗饺子,忽然一个人对我说,其中一个饺子的馅里有个苍蝇,我的胃里立即翻江倒海。现在翻江倒海的是我的脑子。

首先,几十年来我接受的是传统的正规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日本鬼子和汉奸深恶痛决。而影片中的汉奸易先生,不仅风度儒雅,情到深处竟还表现出很美的人性,让人不好理解。

第二,影片中的“组织”没有正义和人性。他们让王佳芝以色接近易,全然不顾王佳芝的心里的感受。甚至,王佳芝写给父亲的信也被他们烧掉,在能动手刺杀易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还让王佳芝色色深入,不肯罢手,使王佳芝在遭受肉体折磨的同时,备受心灵的摧残。“组织”代表的是谁?那些爱国青年在整个影片中表现出轻狂、幼稚、不负责任、在赴刑场前全部招供等让人在情感上无法接受。影片究竟想表现什么?

第三,影片中最具悲情色彩的人物是王佳芝。她是一名爱国学生,在祖国遭受日寇践踏的时候,义无返顾地投身于革命,这时的她是那样的清纯美丽。在接受“任务”时还热血沸腾,那么,是什么把她给毁了?当她赶赴刑场,面对死亡时,她是那样从容,影片在渲染王佳芝的“真”的时候,赋予她的是怎样的含义?

至于影片中的“暴露”镜头,我看的是删减版,没感觉到“过”。

一篇文章,一部电影,都应有其主题。色戒的主题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是还人性的真实吗?

以上是我的拙见,因为是在我自己的博客里,我不隐瞒我的观点。

第五篇范文:色戒观后感:色不好戒

这是多少年后了,今天凌晨刚刚看完了色戒,觉得应该记录下些情绪。

戏里面的汤唯很美。汤唯本身长得并不漂亮,惊艳在于镜头前流畅而出位的表现力。她不是特务,但是她的戏中戏里面的每句话都不是随便脱口而出的,除了那句“快走”被小女子的天真出卖了。这使我不得不感慨女人和女人太不一样。比起那些漂亮没脑子的蠢女人,王佳芝的聪明让我觉得笨男人遇到这样的聪明女子那真是不幸中的不幸。

比起那些被传统伦理观念束缚的,树贞节牌坊的一根筋女子。汤唯,王佳芝这样的女子使我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一个女性,至少应该有一些除了贞洁更高的信仰吧,要敢于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冲破束缚吧。大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小如个人理想。所以王佳芝可以和皮条客练习ML,所以汤唯可以和伟仔……想想女人真的是下贱,没有什么力量,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和追求。但是女人却可以以这种作贱自己的方式,彰显内心力量的伟大,使那些男人都羞愧了。这个时候,女人又为何要自我歧视呢?人性的潜力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相对公平的。

王佳芝虽然不愿意接受,但是也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这样的,她只能一次一次的幻想疼痛后有人可以解决这个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人。这个时代背景下,小我就是用来牺牲的,小我只是自我YY。她明白,只是还是不甘。所以当邝裕明要吻她的时候,她说:“三年前,你可以的。”又小女人了。(ps:事实上,女人知道男人不会为自己抛弃“江山”,但是又时常会沉浸在这种幻想带来的幸福感中。这就是所谓小女人中的大女人,或者说是大女人小女人的一面。所以,邝裕明,得不到她,因为他从来不给她这种想象。)

还有比较有意思的一段,就是最后王佳芝叫不到车,活活被困在了里面。她缝在领子上的药丸取下来。本来,我以为这时候应该是万念俱灰,自我了断的时候。结果不料是这种“但求同年同日死”的“大团圆”结局。为什么不服下药丸呢?难道还天真的以为易先生会……或者真的是想再见大家最后一面……或者

有多少人能逃脱这样的一个女子的石榴裙?

我听得到答案的悲凉……

第六篇范文:电影色·戒观后感

上周周末和妻子一起到华协电影院看了前段时期众说纷纭的电影色·戒。无须隐晦,原来是想先找张爱玲的原著看看,以便对剧情有所了解。但近期确实太忙,没有时间。

从电影院出来有许多的感慨,首先想到这影片究竟是在述说什么?一个去“革命”的人,最后却为了挽救“被革命者”而牺牲了自己和自己“同志们”的生命。它尽管不合道理,但却合情理,是真实的人性反映。

电影从挖掘人性的方面来讲是成功的,汤唯的表演是成功的。

女主角王佳芝是个单纯,沉稳,内秀外敛的秀丽女孩,同时也是个失去了母亲又寄居亲友家的青年学生。像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一样,她和同学们演话剧鼓舞来宣传抗日,演到高潮时,剧中“中国不能亡!”的对白,引起了台下观众的巨大共鸣,“中国不能亡!”连续高昂的呼喊也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不自觉的热泪盈眶。

为了发自心中的使命感,王佳芝她把自己变成了麦太太,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做武器,去诱杀大汉奸易先生;而为了成为真正的“麦太太”,王佳芝同有着逛妓院经验的梁闰生完成了从少女到少妇的过程;这个体验中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压倒了一切。

电影中的王佳芝又是可悲的,她为了一己私情,断送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电影中当麦太太用不敢相信的目光问易先生是不是很喜欢钻戒,而易先生回答说他对钻戒并不感兴趣,只要她喜欢就好时;她在感动之余仿佛确定了易先生是真正的喜欢她,而她,在此之前仿佛也对易先生有所依恋,就这么一个瞬间,她冲动地为他们俩的命运做出了与她的目的完全相反的决定,那低声,坚定而急促地说:“你快走!”易先生作为老牌特务,极为敏感并敏捷地逃走了。

从结局看,王佳芝为什么不服毒?她已经把毒药拿在了手里。接近于历史的可能是,王佳芝认为自己还没有暴露,继续叫车前往和易先生本来准备前去的地方。王佳芝走了,为了她短暂的“爱情”,她不仅仅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还有那些她的同志们。

总体感觉看完电影,心情有些压抑;可这毕竟是源于生活,现今的生活中谁又能说得清有多少不该发生的事情在时时的发生着呢?

第七篇范文:色戒观后感

自己能看到这部电影已经不容易,先是某个周六加班到很晚,忽然觉得需要犒劳一下自己,于是就想到了这部电影,因为之前说过的,冲着张爱玲要去,冲着李安要去,冲着梁朝伟要去。于是开始约人,男人骂我好无聊,不能整点有创意的?女人不愿意,总觉得一起看色戒是情侣的事情。自己一个人也无趣,就此作罢。自己某一天的签名改成了“竟然找不到一个人陪我看色戒”。这部电影对于观众来说,含义太丰富了。中国人对于色也是一直比较忌讳,谈之色变。

电影一开惩气氛紧张,似乎每个人都防备着别人,王佳芝在咖啡厅前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了老半天才打了一个开始行动的神秘电话。李安一开始就设置了很大的悬念,王跟易的关系看起来有点暧昧,似乎王要杀他,但是还是需要别的信息。

于是,顺利成章的开始讲述四年前的事情,王因为战乱逃到香港,岭南大学在香港复课,一帮爱国青年组织公演话剧为抗日筹款,王和邝裕民有了懵懵懂懂的感情。戏中戏也就是王佳芝所编排的抗日话剧让我看得差点落泪。“今天我们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的栋梁”,当王和她的同学们手挽着手一起在风雨中高唱着,尽管我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但是我马上就知道这是聂耳和冼星海两人合作的毕业歌,我似乎也回到了那个国破家亡慷慨激昂的年代。后来看到了一帮人开始筹划暗杀易先生,我开始怀疑这是个主旋律影片。

只是没想到越看越压抑,这是一次失败的暗杀,电影结束前我还是痛恨易,要杀他有很多种方式,为什么一个人要牺牲这么多,牺牲这么久?譬如疯狂的石头中黑皮的台词,“还废那劲干嘛哪?一榔头上去不就完了嘛”。像所有的美人计一样,女人套近乎,引诱,扮无辜,装可怜,讨得欢心,让对方放松戒备,只是这个女人的心肠不够狠,她动了真感情,或者是一开始是戏假情真,后来是假戏真做。“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她已经分不清戏里戏外了,我们也分不清了。

对于王佳芝来说,她除了爱上这个对她好的汉奸还有别的选择吗?她是被所有人抛弃的,母亲早丧,自己的父亲结婚了,不再负担她读书的费用,寄住在舅妈家,舅妈是因为母亲把旧宅子卖了才信守之前让她把书读完的承诺,平常也是不冷不热的,她唯一的寄托是学校里读书,其实是遁世,哪怕是学该死的日文。年少时和一帮同学筹划的暗杀,并不主要是因为爱国,而是因为喜欢一个人。但是这个人同样把她遗弃了,她的第一次并没有献给他,或者说她希望,但是别人没有。“其实,三年前你可以的,你为什么没有?”,甚至几年后再重逢跟她说很抱歉,难道他的心里只是有愧疚之情而没有其他吗?他是为了复仇,甚至可以放弃自己喜爱的女人的贞操,三年后,当她说等一切都结束了,我们一起去英国。他说现在都很难说,连承诺都不给,甚至是觉得王佳芝已经配不上承诺了。组织上的老吴也是满心想着复仇,当然还有***理想,而她只是他们的棋子和工具。也开出了出国读书这样的筹码,陷阱这个词很形象,女人用自己的身体做陷阱,她只是一个工具,是男权社会中争权夺利的工具。几千年里美人计大抵如此,貂禅是为了报养育之恩,西施是为了报知遇之恩,还好她和范蠡在民间传说中是有圆满爱情结尾的。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工具的感受?张爱玲其实是在质问?

李安是个超牛的导演,他在电影中一再运用道具进行暗示,而且我也知道他想说什么。

烟——第一个镜头,王佳芝的女同学递给她一支烟,她略带犹疑地接过了烟,其实是种象征,烟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暗杀和爱国,尝试和改变,正如蛇诱惑夏娃的苹果,吃了这个苹果,她的生活就翻天覆地的改变。第二个镜头,王佳芝接过易先生递来的烟,这是个隐喻,除了它的象形之外,更是一种邀请和挑逗,接过别的男人递过来的烟,是表示了自己寂寞,表示了自己对于别人有机可乘,是对于男人的鼓励。第三个镜头,在两人幽会的公馆里,易先生又要让她抽烟,她没有去接,而是用身体紧贴着他,一把夺过他抽过的烟,自己抽,这从接受变成主动索取了,记得看到过女人的挎包和围巾会被她们看成身体的一部分,一个男人正在抽的烟也是的,但是究竟是哪一部分哪?耐人寻味。

戒——我一直觉得“戒”指的是戒指的戒。从一开头几个女人搓麻将开惩一直就聊戒指,大致能判断,戒指或者说男人送给女人的珠宝首饰代表着他重视她的程度,当然这要跟男人的支付能力对比,当然要跟这个男人送给别人的礼物贵重程度相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当王佳芝得知易先生故弄玄虚地似乎交了一个神秘任务给她其实是让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戒指的时候,她的心情会是如何哪?从误会和怀疑到感激和信任,她理所当然地要对自己好(毕竟全世界的人除了那一个,对自己都不好),选择了“鸽子蛋”。这也是最后行动的关头,王佳芝决定放弃,她看到戒指之后情绪很激动,她最后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来保全这个她几年来一直要暗杀的对象,这个她真正爱上的男人。戒在电影中完全起了一个主线的作用,士为知己者死,女人何尝不是为爱自己的人而牺牲哪,王佳芝的当初能选择这条暗杀的道路是因为要为了自己懵懵懂懂初恋的男人而牺牲,而最后的选择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还有所有的同学的生命来保全自己深爱的男人。当张秘书拿着价值不菲的戒指邀功似的给易先生的时候,易说这不是我的戒指,一方面他想在下属面前掩饰自己,另外一方面他认为这是自己送别人的礼物无法再要回。张秘书很不知趣的将戒指放在桌上,晃动的戒指似乎提示着物是人非,似乎是提醒着易先生跟王佳芝的承诺,“戒指不要摘下来,有我在身边,怕什么”,可是正是他签署了必杀令,戒指在这里是一个嘲笑和反讽,女人会因为男人的一个戒指而放弃自己,而男人为了自己放弃自己的承诺,牺牲爱着自己的女人。

“风车”——当整部戏的高潮,易先生听懂了王佳芝的“你走吧”的暗示,仓皇又惊人地逃窜之后,王佳芝一开始很茫然地走到街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不到自己的未来,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这时终于有了一个欢快的黄包车夫将车子停到她面前,这是整部压抑的戏里最快乐的一个嘲,因为这个车夫,还有黄包车上的风车,风车无比欢快的转着,跟周围沦陷上海命运凄苦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道具完全把王佳芝如释重负,终于对于纠缠自己几年,到底是为了爱上这样一个汉奸,人见人恨,甚至对于自己也是虐恋的人值与不值,对与不对做了最好的回答。To be or not to be,永远是个问题。所以就不难理解王佳芝在赴刑场时的大义凛然,与那帮同学有的屁滚尿流,鬼哭狼嚎,有的满腔怒火,满怀悲愤形成鲜明的对比,她是最冷静,最坚定的一个,因为她无怨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别人何尝不是在利用她哪。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这的的确确是部经典和传世之作,与色无关,与露点无关,李安的电影语言运用绝对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现在考虑是不是把李安所有的电影找来看一遍。听说这部电影作为最具独创性的影片入围了美国的一个奖项,不错。这种有争议性的题材,这么耐人寻味的人物角色绝对不能用简单的黑与白和对与错来判断。

第八篇范文:色戒观后感

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每日所思所想离不开时代的控制和环境的影响。几个青年学生会产生出杀汉奸的一念。最终却被这一念要了性命。如果是在现在,恐怕这些学生想的就是别的一些事情了——金钱和爱情。

每个人都反映着时代的烙印,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如此。能有几人能够从自己所处的年代游离出去,从自己的环境跳出去。能够走出三界五行的人太少了。

张爱玲算是一个另类吧。在那个抗日的年代,为了民族大义可以把自我的价值牺牲掉。很残忍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张爱玲却不像其他作家一样,为抗日大声疾呼,只是由着自己这一份性情发展,生活在自己的温情中。默默的坚守。

我在想这几个青年学生要杀人这一念是怎么产生的。无非是每天听的话接触的人和那个独特的年代。蒙蒙胧胧中自己就消失了,本性被迷惑了做出宿命里安排好逃不脱的事。以前有一个和尚,每天都要对自己说一句话;“主人公,惺惺着,莫被他人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要小心啊,千万不要被别人给骗了。所以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应该反复嘱托自己,不要被环境和时代给骗了。一定要坚守自己那一份坚定的思想和独一无二的内心气质。释迦是坚守的,梵高是坚守的,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另一部色戒。就是钟丽缇演的那一部。一个年轻的出家人饱尝了困苦磨难,最终却没有经受起火宅和尘俗之情的诱惑。用他的话说是“好多事物我们必须拥有过才可以放下”于是顺应着自己的欲望娶妻生子,过起了幸福安稳的老百姓的日子。但是日子注定是不安稳的有波澜的。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再次的出了家,过起苦行僧的生活。当他的妻子找到他时说了一番触及他心灵的话,于是他再次动摇了想回到妻子的怀抱。可是已经不可能了。他痛苦的哭了出来,世界也在泪水中朦胧成一片悲哀。不过还好,人生的契机和转折在影片的结尾出现了。他终于找到了答案。“如何使一滴水不枯干”这句刻在石头上的话让他迷惘了多年后终于在他将这块石头反过来时发现了。“让它流入大海。”影片中的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思想转变的霎那,森罗万象的大地上出现了一道彩虹。

现实的生活就像是一部精彩却又交织着无奈的纪录片。我们演着自己,演着演着就入了戏,出不来了。是啊,出戏还是入戏,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版权声明
  • 1、本文色戒观后感由读后感网友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2、《色戒观后感》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 3、本站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提供各种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